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专业底蕴。

1.1980年,学校设立经济与管理系,设置企业管理专科专业;

2.1981~1988年,接受常州市委组织部委托,招收培养八届经济管理专业干部班;

3.1983年开始招收企业管理专科普通班;

4.1986年开设财务会计专业,1988年开设工业外贸专业,1995年开设市场营销专业;

5.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本科专业。同年,工商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始招生;

6.2001年市场营销专业开始招生。同年,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和酒店管理等本科专业获批;

7.2003年,学校撤销经济管理系成立工商管理学院;

8.2007年,学校撤销工商管理学院,同时成立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并入经济与管理学院;

9. 2015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并入经济与管理学院;

10. 2018-2019 年,酒店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工程等三个专业暂停招生;

11.2019年,工商管理专业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2.2021年,物流管理专业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3. 2022年,工商管理学科获批成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5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900余人;在职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专任教师博士比达60.5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拥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10余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始终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路径,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学院目前有5个专业招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项目 1个;省一流本科课程2门。学院教师参与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建院40余年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万名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整合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大力推进一流应用型学科建设。工商管理获批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常州市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企业管理协同创新分中心、大运河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研究院、常州市社会科学院数据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院等6个省市级社科研究智库平台,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3项,出版专著12部,在CSSCI、EI、SCI/SSCI、北大核心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纵横向到账经费近4000万。多项研究成果得到省、市主要领导批示并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学院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秉承“教会学成、守正有为”的校训和“进德、修业、经世、济用”的院风,坚持“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办学方向,深入推进协同育人,建立多方共建机制,推动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不断优化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动“学思用贯通,走在前列经管人”的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院将双创教育纳入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近五年,先后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180多项。扎实推进“第二课堂”建设,云阶书画会被中国文艺网与中国青年网评为“2023年大学生社团文化风采展示百强社团”;近五年入选全国大学生专项社会实践队伍8支;荣获全国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优秀文艺作品等国家级荣誉6项;荣获江苏省2023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个;荣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5篇,团队奖4篇。学院建有“奖、助、勤、贷、补、减”帮困助学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以及校级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作为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示范基地,学院依托企业、行业和校友资源,建立了稳定的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基地和就业工作网络,构建了就业长效机制,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留常率30%以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拓展国际视野,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先后与美国特洛伊大学、威斯康辛大学欧克莱尔分校合作举办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3+1+1本硕联培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学习平台。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每年招收来自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等国家的留学生,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凝心聚力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在未来的发展中,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继续砥砺前行,致力于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商科人才,努力成为“学生有能力、专业有水平、学科有特色”的地方性创新型高水平学院。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商科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数据更新于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