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德胜换新颜,航道筑绿梦”学生团队走进常州德胜河沿岸,通过实地考察与居民走访,揭开这条人工运河背后的历史故事,为河道保护与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德胜河可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几万乡亲一锹一筐挖出来的!” 采访中,沿岸一位老人的话语揭开了河道的由来。据多位工程亲历者回忆,德胜河开挖工程规模浩大,仅武进县就动员了 3 万至 5 万劳动力,涉及多个乡镇村落。当时全县采用层层划分任务的方式,按区县、乡、大队、生产队将河段分配到各单位,如同“分西瓜”一般,河东段由东岸队伍负责,河西段由西岸队伍开挖,众人各守一段、协同推进,共同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程。而开挖德胜河的核心目的,便是打通长江与大运河的航运通道,同时解决区域排涝问题,为当地农业灌溉和物资运输奠定坚实基础。
团队沿河道实地考察时发现,如今的德胜河依旧肩负着航运与排涝的重要功能,河道两岸也已从当年的农田蜕变为兼具生态与人文气息的景观带。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德胜河背后人定胜天的劳动精神,更深刻感受到德胜河在新时代下展新颜、筑绿梦,环境和民生和谐共生,焕发着勃勃生机。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丁玲玲/文/供图 谢金楼/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