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届市场营销系毕业,自2010年6月毕业并开始步入社会,开始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一个衣食无忧的学生向自食其力的社会个体在转变,由一个满是憧憬的大学生向一个不断沉淀的工作者在转型。时光飞快,不禁回首已离开校园8年。回顾4年的校园生活和8年的社会生活,他觉得个人获的荣誉已成为过去,然而更有后续价值的应该是自身的一些感悟与失败。
一、学习不仅限于书本
大学生活相比紧张压力的高中生活来说显得格外轻松,仅限于课程表式的学习让很多的在校生觉得无所事事,迷茫也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常态”。回首校园生活,坚持学习不仅限于书本,一是,书本学习做到浅尝辄止即可;二是,社会实践不是简单获取收入的工作。
1、书本学习需浅尝辄止
所谓书本学习需浅尝辄止是针对非技术、学术研究类专业而言,需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印象并超课本的去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非技术、学术类的知识在已进入社会的使用概率较低,需要的是书本知识所带来的框架给我们思维以及处事方式的扩充,后期随着自己深入岗位以及职务提升才有可能发挥作用并深入学习。
2、社会实践不是简单的工作
大学的社会实践应有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弥补自身的短处、获取未知的知识、了解最新的动态与时尚等。在确定自己短期目标后利用自身的资源或者利用互联网获得相应的实践机会。这样的社会实践会让我们更有“获得感”,在完善自身的同时给予我们的既有相关经验更有由此带来的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对后期的社会生活也都是大有益处的。
二、没有适不适应我,只有我适不适应
社会生活相比校园生活少了很多“诗和远方”的美好,我们所从事的岗位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对口”,除了专业技术、科研人才外,我们毕业时因尽可能的学会放空自己,“空杯心态”进入工作岗位我们才能没有落差,才能更好的学习。既然选择了工作我们就应有一种心态就是没有适不适应我,只有我适不适应,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给自己借口轻易退缩。在当下80后、90后为主的工作人群中,家长给予的生活让我们多了份养尊处优,少了很多的锲而不舍与永不言弃。
生活看似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相关领域经历比别人多、做的比别人好而且学的还快那就是能力,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患得患失那就是心态,对别人多一些宽容、遇事多一份承担那就是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