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我院教学改革,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结过去课程考核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讨,学院就进一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实施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考核改革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改革,丰富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的考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考核改革原则
(一)课程考核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改革中,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的考核制度改革。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型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方法。严格考核过程,严格评分标准,确保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课程考核改革内容
(一)考核内容改革
从现行偏重于知识记忆考核转变为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方式改革
所有课程可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特点、班级情况,推行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辨、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省市级奖励等)的考核制度改革。
(三)考核成绩构成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程)、课程自身特点或内容(难易程度)、班级规模(学生数量多少)等不同,合理设置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突出过程考核。加大作业、课堂表现、测验、课程或章节论文等过程考核项目得分率,加大实验课成绩构成比例。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教师评定、考核组评定、学生参与评定)等。具体比例由任课教师和学院确定。
四、课程考核改革组织与管理
(一)考核改革课程的申报与批准
拟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课程,须根据课程特点详实填写《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见附件),于每学期第4周前上交学院教务办,考试改革方案须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经学院审批通过后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由?xml:namespace>任课老师及时公布给学生。具体执行中如有调整或变更(调整、变更需申报),任课教师应及时通知学生(包括课程考核内容、形式及成绩权重调整等)。同时,相关书面课程考核方案须在学院教务办、学校教务处备案,并放一份在课程教学资料袋内,以便日常教学管理和检查。
(三)学院及任课教师相关职责
学院应认真组织、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对课程考核改革的过程督查及结果评价工作。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考核的新方式、新方法。
五、课程考核改革的监督
(一)各专业系部要加强对实施考核改革的课程的全面监控,不能因为考核方式的变化、考核方法的多样而放松要求,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对考核改革课程的实施方案、考题内容、试卷及成绩评定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考核改革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二)学院将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所有实施考核改革课程的教学、考核情况、学生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六、本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执行,由学院教务办负责解释。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5年8月
附件: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学期:申请人:所在系(部门):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授课班级:课程性质:
一、申请考核改革理由(明确改革原因、改革目的及改革条件) |
二、考核改革方案(明确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考核题型、成绩计算标准)
|
三、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论证意见 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 |
注:1.本表所指课程包括考试、考查课程。
2.本表每学期第4周前上交教务办,考核改革方案须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3.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留二级学院教务办,一份送教务处备案,一份放入该课程教学资料袋。